話劇《徽商傳奇》
-
-
話劇《徽商傳奇》
- 話劇
劇情介紹
故事發生在清朝盛事時期的徽州、揚州、長江的鹽船上及平江、漢口等地。因家境所迫棄學從商的徽州青年程夢溪,受瀕于破產的徽州鹽業散商鮑禹城之托,幫其銷售其傾家蕩產所籌集的五百引鹽。得到了賬房先生詹仁和以及他聰明伶俐的女兒詹秀秀的幫助,并被徽商中的翹楚,兩淮鹽業的總商之一汪鶴亭的賞識,加以培養提攜。販鹽途中,與盤剝鹽商的官府斗智斗勇,以鹽換茶,后制成上好茶葉,到漢口販賣,獲得了豐厚的收益。最終,程夢溪以人為本,以義取利的經商之道,不僅拯救了瀕于破產的鮑禹城,還與詹秀秀終成百年之好。
“前世不修,生在徽州,十三四歲,往外一丟?!边@首安徽績溪的民謠折射出了徽商們的艱辛背景。這個以“徽駱駝”自嘲的大商幫曾創造了“鉆天洞地遍地徽”、“無徽不成鎮,無績不撐街”、“無徽不成商”的商業神話,叱咤中國經濟舞臺200余年。他們的發跡和中興、他們的奮斗屐痕還有那片曾孕育了紅頂商人胡雪巖、國學巨匠胡適、“湖畔”詩人汪靜之等一代巨賈、名儒的徽州大地,無不激發著我們強烈的好奇。
當時徽商的主要營生是鹽、糧、茶、布和木,其中尤以鹽商為甚?;丈逃姓Z:“吾鄉賈者,首魚鹽,次布帛”。足見徽商對經營鹽業的重視?;丈虊艛嘀敃r的繁華之都----揚州的鹽務和漕運,他們把持兩淮鹽利的特權地位?;丈虘{恃其雄厚財力,把該地行鹽的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,使之成為取之不盡的財源。
即便同是徽商,還有總商和散商之別。所謂“總商”就是鹽商首領,一般由資金雄厚、辦事干練的徽商充任。明代萬歷年間,揚州的鹽商資本約為三千萬兩。到了清代估計為七八千萬兩,這與乾隆的國庫存銀七八千萬余兩之數大致相等。有些巨賈“富以千萬計”,“百萬以下者,皆為之小商”。他們財力之豐,就連乾隆皇帝也曾因之發出“富哉商乎,朕不及也”的感嘆!
掃描二維碼用手機瀏覽
4
+1